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政府办文件 > 正文

[索引号] 11610822016085563J/2020-05316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府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0-11-26
[ 成文日期 ] 2020-11-26 [ 文 号 ] 府政办发〔2020〕63号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名 称 ] 府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府谷县乡道村道路网规划调整方案》的通知
府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府谷县乡道村道路网规划调整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0-11-26
来源:府谷县人民政府
分享:

府政办发〔2020〕63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各工业、农业园区管委会,各便民服务中心:

《府谷县乡道村道路网规划调整方案》已经县政府审查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府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1月13日

府谷县乡道村道路网规划调整方案

为切实巩固好脱贫成果,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的指导方针、重点目标及政策措施,确保农村公路有序、快速、持续发展,结合《榆林市县道网规划(2020-2035)》(榆政办函〔2020〕187号)和我县农村公路网现状,特编制《府谷县乡道村道路网规划调整方案》。

一、调整基础

2018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陕西省省级公路网规划(2018-2035年)》,对省级公路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2020年9月份,榆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榆林市县道网规划(2020-2035)》,对全市县道网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随着省级公路网、县道网的重新规划调整,我县对外高速通道和干线公路网络不断完善,我县原有乡道、村道网路网覆盖率和网络化明显不足、技术等级偏低、路网服务水平与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不匹配等矛盾日益凸显,亟需对全县乡道、村道路网规模和布局做相应调整和优化,实现乡道、村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县级公路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乡道、村道对国省干线公路、县道公路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主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功能明确、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保障有力”的要求规划乡道、村道路网布局,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责权明晰原则。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责任,发挥地方政府在县级公路发展中的事权主导作用,加强资金投入,强化日常管理。加强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发展中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和服务协调等作用。有效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调动和激发各部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坚持规模适度原则。准确把握我县农村公路网现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与小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其他路网和运输方式相互补充,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统筹长远目标和阶段性能力,科学确定发展目标,不断优化农村公路网结构。

3.坚持协调发展原则。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地区发展不平衡因素,为部分欠发达地区开发创造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注重与周边区域的紧密联系,有效带动周边经济协同发展,畅通运输节点,提高运输效率。

4.坚持继承延续原则。在充分利用原有规划线路基础上,通过优化、延长或替换方式,既保持原有线路完整,加强新规划线路和既有线路的衔接,又考虑原有公路沿线产业布局和新增区域产业发展,处理好继承发展的关系。

三、规划目标

按照“网络布局合理、层级衔接高效、集疏功能完备”的总目标,结合省市关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级公路的规划方案,构建以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县级公路网为脉络、以乡村公路网为血管的公路网络,使我县乡村公路网络布局更协调、结构更合理、服务更广泛,有效服务府谷县经济社会发展。

四、布局方案

(一)乡道公路网规划方案

本次乡道公路网采用纵横网格的布局方案,实现县域内所有乡镇、重要生产基地、商品集散地、重点旅游景区连通,形成密度适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公路网络。共计23条,343.243公里(详见附表)。

1.纵向线(13条)

尧峁至黄甫、皇甫川园区道路、工业园区连接路(皇清大道)、班家塔至高石崖五队、白家园则至魏寨大桥、圪老湾至转龙湾、古城至哈镇、赵五家湾至沙梁、三道沟至新民、黄家梁至田家寨、府店路至万家墩、老高川至店塔、老高川至郭家湾。

2.横向线(10条)

麻镇至庙沟门、段寨至韩家湾、清水至木瓜、木瓜至庙沟门、新民至丰山、孤刘路、桃梁至田家寨、丰山至高庄则、羊市塔至大昌汗、元壕至大昌汗。

(二)村道公路网规划方案

本次村道公路网规划919条,共计3198.316公里。其中2050公里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1124.8公里为砂砾路面或土路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本规划是全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各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合力推进规划落实。着力提高对于乡级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输协调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实现全县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各有关部门要将本次规划调整中县域内的公路网纳入土地利用空间、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中,加强协调衔接,做好规划走廊控制,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各镇在今后的村、组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做好与本次公路网规划成果的科学合理衔接。坚持节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工程建设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好与国家公路网、地方公路网及周边市、县(区)路网的衔接,形成高效顺畅的路网体系。

对涉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协同做好专题研究,优化设计方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对穿越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林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进行深入论证,在建设中应尽量予以避让,确因通道功能显著,无法替代的线路,或兼备林场道路、应急抢险、迂回通道等特殊功能的线路,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应审批手续。

(二)明确主体,深化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巩固以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公路管养格局,落实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强农村公路基层养护组织建设,逐步建立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乡级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推行“乡级公路管养分离”和“市场化”养护制度。在国家养管政策和相关财税政策出台之前,新增乡道维持现有的建设、养护、管理模式不变。

(三)多筹并举,保障资金。在争取更多中央、省级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根据地方财力情况,逐步推动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各单位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投融资长效机制”,确保公路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全面深化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依规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促进我县农村公路快速发展。

(四)科学建设,有序实施。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路网状况、交通需求、地方财力、融资渠道等因素,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统筹确定项目的建设时机,灵活选用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建设和投资规模,确保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五)安全环保,监管到位。进一步推广符合乡村级公路建设实际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树立“安全、实用、经济、环保、耐久”的设计、建设、施工理念,鼓励采用适宜当地工程实际的施工方法、路面结构和筑路材料,尽可能利用原有路线,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环保。

(六)保障人才,建强队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培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项培训、技术和经验交流,将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纳入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附件  府政办发〔2020〕63号附件.xlsx

相关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