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自然资源博物馆 >  正文

古老的计时器-日晷
  发布时间:2023-11-02 11:05:55     编辑:周宁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

最珍贵而又最被人忽略,这便是“时间”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是说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但是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以此来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说到时间,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手机、手表等方式查看时间,那么古人是如何计时呢?

古人虽没有现代科技可以制作手机、手表等计时工具,但是古人却可以利用大自然或者生活中的物品来计时。

中国古代计时工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利用日影计时,比如日晷、圭表等;

第二类是利用漏壶计时,比如沙漏、水漏等;

第三类是利用燃烧物体计时,比如香、蜡烛等。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6000年前的巴比伦王国。而我国在3000年前的周朝就使用日晷计时。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习惯用日晷来计时,并且制定规则,即一天12个时辰,同时在日晷上详细标明其刻度。因此,在充满唐元素的大热小说、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中日晷成了最主要的时间线。电视剧中,观众跟随“大唐反恐24小时”的剧情屏息凝视,你是否有想过一个问题:没有钟表的中国古人,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其实,答案已出现在每一集的片头。没错!就是日晷。

古人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个小时,即一天也是二十四小时。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

如今的“小时”概念,就是由晷面刻度演变而来,而钟表表面的设计灵感同样借鉴了晷面的结构,晷针和晷面相当于钟表的指针和表面。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那一天之中日晷的影长和朝向是如何变化的呢?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长还是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呢?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按晷面的摆放角度,可分为:地平式、垂直式、赤道式。

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日晷,昼面与底座的角度都一样吗?

日晷可以查看时间,那它有没有缺点呢?

如果给你一套工具,你可以成功的制作一个日晷并利用它来查看时间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