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论语》选解(二十四)
来源:府谷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6-12-12 15:01:04   作者:蔺振华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它是儒家的原始经典。

《论语》一书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中心思想­——仁。“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是孔子全部理论的核心,是孔子心目中为人、处世、治学、为政的最高准则。所有关于“礼”、“乐”的规范,都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理想而服务的。《论语》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历史上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被誉为中国人的圣经。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在中国的历史上,再没有哪一部经典能对中国人有如此之大的影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家学说,至今仍然闪烁着穿透历史迷雾的智慧之光。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孔子富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主张礼治德政,为实现抱负,曾仕鲁,并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它的思想不仅主导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远播海外,受到各国的尊崇。

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起源和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他们重在“社会的道德实践”,主要属于政治儒学,二是宋明理学,包括程(程颢、程颐)朱(熹)学派,陆(九渊)王(守仁)学派,还有胡宏、刘宗周为代表的另一个学派。他们重在“人伦的心性修养”,主要属于伦理哲学。

另外,有“现当代新儒学”之说,是指自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谓为新儒家三圣)以来,承接宋明理学,上溯先秦儒学,并对照于西方文化传统,面向现代社会,采用现代学术话语,整合重铸而开启了的新儒学传统,可以说是儒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译]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便不去谋划那政务。”

[解]

今天,有的人读了孔子的这句话,可能会提出批评,说这话不符合现代的民主精神,国家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应关心,人人都有议政和监督的权利。是的,这说法没错。古人也讲,“匹夫而怀天下之忧,穷居而抱当世之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对世人关心国事也是肯定的。可问题是,一、孔子在这里说的是“谋”,而非“关心”、“议”和“监督”。二、孔子这句话主要是说给有位者听的。

关心政治,为政府建言,通过适当的方式参政议政,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可说是公民的责任,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然而谋政,谋好政,不是在位者则难以做到,即使是专家学者也不行。谋是谋划,是论证,是决断。且不说决策之事非在位者不可,就是谋划、论证,其他人也无法代劳。且不论别的,单就于谋事所需的第一手资料的获取和占有上,其他的人就有客观上的不足。我们得到的资料往往是二手的、非最新的、有限的,甚至是走样的,来源不可靠的。

对于当政者来说,居此位,而谋彼政,这是缺乏最起码的政治修养和规矩,于政不利,于人不利,于己不利。一来职位是责任,不在其位,何能担其责;再者政须专务,不在其位,何能精其事;三者政不可争,不在其位而强为其政,其局必乱。

至于是从政位上退下来的人,更不应干预政务,有两句诗这样说,“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退下来的官员,政事可以关心,但决不能干政。

作者简介:

蔺振华,男,1961年生,陕西省府谷县人,1983年毕业于陕西省榆林师范学校,历任中学教师,乡党委书记,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副县长,县委常委、副县长,现为府谷县政府调研员。蔺振华长期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对儒家经典有更多的深入,力求知行合一,其为人为学为政在地方有广泛的好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